催眠

从课堂到车间:“煎”磨技艺,“制”求卓越—— 2022级中药学专业《中药制剂生产实习》

发布者:催眠 发布时间:2025-10-12浏览次数:14

  生产实习是本科培养的关键桥梁,它将课堂理论对接产业实践,在实干中淬炼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2022级中药学专业60名同学在催眠 与中药制剂教学基地的协同助力下,在药剂教研室教学团队的带领下,圆满完成了为期两周的《中药制剂生产实习》课程。

  在乐嘉文工业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实地教学中,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高剪切湿法制粒机、多功能流化床、压片机、片剂(胶囊、软胶囊)全自动视觉检测系统等核心制药设备,系统学习了其工作原理与操作规范。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不仅体验了高速湿法制粒及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颗粒剂的全过程,还深入了解了制粒的实践技巧。过去在实验室中手动制粒的初步体验,在此刻升华为对现代化、规模化制药生产的直观理解。



   在上海上药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同学们首先听取了关于公司发展历程的介绍,并重点针对其核心产品银杏酮酯,详细了解了其生产工艺、质量检验流程以及相关的专利布局与战略意义。随后,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公司的提取车间、制剂车间与中试车间,切身感受到了企业在推进“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数字化”建设方面的具体实践与成果,从而对现代化智能制药建立了初步的感性认知。活动的最后环节,公司邀请了五位我校及兄弟院校毕业的师兄师姐与同学们进行座谈。他们结合各自的亲身经历,生动阐述了学校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分享了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型经验与心得体会,为学弟学妹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在亚什兰上海医药技术中心,老师首先介绍了亚什兰公司的发展历史与公司文化。接着,同学们依次近距离参观了湿法制粒机、多功能流化床、包衣机、热熔挤出等仪器的原理与使用方式,了解了不同辅料在不同制剂中的应用,并了解到药品包装的当看到课本上的原理化作眼前高效运转的精密机器,当亲手启动设备完成一道道工序,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连接点,对中药制剂生产的严谨性、复杂性与先进性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体会。



   在郑昌武副院长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了底蕴深厚的上海和黄药业。邹老师为同学们生动讲述了和黄药业的发展历程、新药研发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战略布局,并重点分享了明星产品“麝香保心丸”背后的创新研发故事与现代化生产工艺。随后,师生一行依次参观了制剂生产线、企业技术中心、中药提取自控车间及现代化物流系统。从原料到成品,从研发到物流,这次参观为同学们清晰地勾勒出一款中成药完整的生命周期图景。大家亲眼见证了课堂所学的制药原理,如何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业设备转化为稳定、高效的规模化生产,对“现代中药”的内涵有了更为具象而深刻的理解。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巩固,更是一次产业视野的开拓。



   完成一周实践观摩后,我们特邀上海药物研究所甘勇研究员、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李琦副总经理,以及亚什兰生命科学部亚太区技术总监刘怡博士,为中药学专业同学带来三场专题分享。甘勇研究员以“口服创新制剂的探索与实践”为题,聚焦小分子药物口服吸收难题,提出仿生设计策略,通过构建类杆菌状纳米载体、调控刚度等方式提升药物递送效率,并结合多个转化案例剖析发展趋势。李琦副总经理围绕“中成药传统剂型的创新发展”,系统介绍中成药生产与质控体系,并以“六神丸”为例,展示现代制药技术在中成药领域的应用成果。

刘怡博士以“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为题,阐述辅料的广泛应用与前景,结合案例帮助同学系统认识辅料功能,并分享了职业发展建议。



   走出课堂,走进药厂,同学们亲眼见证中药制剂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流程,在真实场景中深化对GMP规范、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的具象理解。这场“沉浸式”教学不仅重塑了同学们的知识结构,也使抽象理论在实践中得以升华。而后续的系列讲座,也让大家对药物研发的新思路、辅料应用及产业化升级路径,有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理解。

 此次生产实习融合现场观摩与专题教学,既夯实了学生的专业根基,也拓宽了其行业视野,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同学们今后的中药学生涯奠定了坚实而富有启发的开端。